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南疆学前双语支教工作信息简报第18期
发表时间:2018年06月11日
字体:

 

 

 

 


(第 18 期)
治区人社厅南疆学前双语支教队
     2018年5月30

 

传统文化进校园 诗情画意润心田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走进阿拉哈格镇博孜村幼儿园,穿着统一园服的大班孩子们正在朗读《弟子规》。这是自治区人社厅第二批支教干部侯玉敏利用经典古文教学为幼儿进行行为规范引导。

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常规教学任务外,自治区人社厅支教队还开展“传统文化进幼儿园、进班级”活动,要求30名支教老师共同研讨备课,基于农村幼儿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创新丰富教学手段,将传统文化教育带到各个农村幼儿园班级中去,从无到有、循序渐进开展下去。

 

以诗词入心——打好幼儿国家通用语言基础

“诗者,天地之心也”。教幼儿诵读经典古诗词,理解诗词含义、体验语言美感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虑到南疆农村幼儿实际情况,自治区人社厅支教队按照幼儿年龄不同,筛选出适合大中小班教学使用的12篇经典诗词,以早间晨读、形象记忆、唐诗联唱、情景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通过在反复摸索中实践和校验,支教老师们惊喜地发现,在带领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韵味的同时,幼儿的国家通用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吐字发音越来越接近清晰,抑扬顿挫的诗词韵律对于修正幼儿原来十分模糊的声调起到了很大改善作用。

孩子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一些词语,也从中感受到学古诗的乐趣。看见窗外一只小鸟,有的孩子会脱口而出“处处闻啼鸟”;不小心把饭菜洒在桌上,旁边的小朋友会说“粒粒皆辛苦”。古诗词中的一草一木、一言一行在幼儿心中变得鲜活起来。

 

以经典润心——实施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如今,《三字经》《弟子规》已走进阿拉哈格镇大部分农村双语幼儿园。除了辅助提高幼儿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能力,这些经典著作中关于行为品德的引导同样是支教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米合古丽·乌斯曼已经在墩吕克村幼儿园支教第二个年头了,两个女儿都在乌鲁木齐上幼儿园的她,经常会把女儿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同步应用到自己的支教工作中来。她主动将《三字经》《弟子规》引入教学,还把其中包含的典故和道理讲给孩子们听,原来班里几个总是惹麻烦的“淘气包”在她的悉心引导下变得礼貌友好起来。为了丰富幼儿户外活动,她专门给孩子们教了《功夫宝宝棒棒棒》幼儿武术操,深受孩子们喜爱。

“人无礼不以立”。在自治区人社厅支教老师们看来,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教育、君子教育可以使孩子的言行更加端正得体,为他们一生的健康成长埋下道德种子。“长者先,幼者后”“首孝悌,次谨信”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不仅可以教会幼儿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友爱他人等生活礼仪,更能够潜移默化地传递诚信、孝悌、廉耻等人生哲理,使孩子们从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孩子们成长为现代公民打下启蒙基础。

 

以传统艺术养心——带领幼儿共寻中华民族之根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背后蕴藏着坚定的文化自信。自治区人社厅支教老师们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渗入,带领孩子们寻民族团结之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为孩子们树立“我是中国娃”的中华文化自信。为了达到深入人心的教学效果,支教老师各尽其能,发挥所长。

当一朵朵墨花在宣纸上缓缓渲染开来,象形文字“山”出现在小朋友眼前。墩吕克村幼儿园支教老师胡婧仪一边用毛笔书写“山”字的演变,一边向孩子们解释它的来源。胡婧仪说,“毛笔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山、水这样的象形字是由图形演化而来,孩子们可以通过图形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来源。”

英萨二村幼儿园支教老师田润兰经常在班里开展剪纸活动,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从最初只会剪花瓣到学会剪小动物和红灯笼等图案,动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剪纸不仅有助于认识几何图形,更可以使孩子们体验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我最近在教小朋友们剪‘手拉手心连心’,希望能用这种自己动手创造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伴随着婉转悠扬的古筝声,博孜村幼儿园支教老师王彤开始了他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茶艺”体验课。从烫洗茶具到沏茶、品茶,每道环节都做的十分专业。提起设计这节课的初衷,王彤说:“茶文化是国学经典形式之一,茶道精神主张以‘和’为核心。我希望通过这节课,使幼儿们明白品茶的真正含义。”

通过一堂堂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体验课,阿拉哈格镇孩子们的视野在扩宽,口语水平在提高,对于脍炙人口的启蒙经典不再陌生。为此,支教队内多次开展“传统文化素质培训”,组织参加各类岗位练兵比赛,从“根”入手,提升业务水平,力争打造一支兼具传统文化素养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支教队伍。

如今,经典古诗词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口中传诵,孩子们的成长更加全面和谐。传统文化如春雨般浸入阿拉哈格镇各个乡村幼儿园,用经久不衰的“诗情画意”滋润着幼儿心田,融入孩子们生命。